MV QUATSINO SOUND
根據民國七十六年(1987)二月十六日,台灣省政府交通處的會議公文稱:
一、發生時間-二月十四日上午八時三十分。二、發生地點-基隆外海一點二海浬之海面上(座標25°10’32”N 121°43’44”'E) 。 三、發生事實-一艘賴比瑞亞籍一萬五千五百噸之卡斯蒂諾貨輪,裝載二萬七千噸銅礦砂,由加拿大開往基隆,於上列間航行至基港外海一點二海浬之海面上,準備航向港口時,與長榮公司之長環輪發生碰撞, 半小時後卡斯蒂諾貨輪,船艙進水沉沒,船員二十一人(西班牙籍)均已救起,安置於華帥大飯店,長環輪僅船艏略凹,油漆剝落,無礙航行,並繼續進港停靠東十號碼頭,並於當日二十三時五十分,裝載出口貨櫃, 開往韓國釜山。四、碰撞原因-據初步判斷,為濃霧瀰漫,能見度過低所造成。五、處理經過:(一)基隆港務局已指示賴籍隆光船務代理公司,在沉船地點設置警告浮標,以策航行安全。(二)已發布航行通報。 (三)已指示請打撈公司派潛水人員下海防堵漏油,以免汙染海面。(據悉)沈船內載有重油170噸,發電用輕柴油100噸。(四)海事責任,正由基港局港灣組海事課,會同港警所調查處理中。 (註1)

在這份文件中對事件過程的紀載還算清楚,但與其他官方公文同樣毛病就是缺少英文船名,這讓我們無法利用國際資料進一步核實該輪的背景,幸而透過多重管道、長時間的調查,現在終於掌握該艘被撞沉貨輪的英文船名是 MV QUATSINO SOUND。如果用「卡斯蒂諾號」自行去試翻,大概只會得出Castino這類船名,怎麼也不會聯想到QUATSINO SOUND,這是使用中文文獻研究海事歷史最大的困壤。

實際的狀況是2月16日當天早晨基隆港大霧,所有船隻停止進入都在港外等待,到了0830時霧氣降至允許範圍,各船啟動進港,卻在航道發生碰撞事故。

MV QUATSINO SOUND 是一艘散裝貨輪,IMO編號為8011263,由日本的 三菱重工下關工廠(MHI SHIMONOSEKI SHIPYARD & MACHINERY WORKS)於1981年建造,船東是賴比瑞亞籍的Utah Transport Inc.。本輪為鋼質船身長171米、寬27.1米、深10.4米,排水量15,568總噸、載重29,819噸,動力系統為一台柴油機、單軸單槳,速率14節。

至於肇事的長榮海運公司(EVERGREEN MARINE CORP.)「長環輪」的英文船名是MV EVER LINKING,IMO編號為8100040,MMSI編號為354085000,船籍為巴拿馬,為長榮公司向台灣的中國造船公司訂造,於1983年6月7日交船,排水量24,802總噸、載重28,916噸,船身長202.6米、寬30米,動力系統為一台HITACHI-SULZER的7RND90M型7汽缸二行程柴油主機,122rpm時的輸出功率為22,260匹制動馬力(bhp),速率20.8節,貨櫃搭載數TEU。這艘MV EVER LINKING於2001年出售改名LT PATRIOT,2003年轉手改名HERMES III,2009年除役在中國大陸拆解。現在的MV EVER LINKING是第二代,懸掛英國旗。


(圖說) 賴比瑞亞籍的MV QUATSINO SOUND在基隆港入口即將被長榮公司 的「長環輪」撞上。



(註1) 「交通處對「基隆外港發生撞船事件,賴籍貨輪沉沒,船員獲救,事實經過暨處理情形」報請公鑒案。」(1987-02-16),〈臺灣省政府首長會議第793次會議〉, 《臺灣省政府委員會議》,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原件: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典藏號:0050207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