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met
![]() (圖說) Comet號在台灣後壠外海遭遇大風浪被吹向淺灘傾覆,海水還不斷沖刷把人捲回大海。
美國帆船Comet (「彗星號」,日本文書中稱「コーメットル」)於 1899年8月27日裝載砂糖7,500裱(日方文件中用語),竹子600支,從廈門港預定駛往牛莊,28日中午之後在台灣海峽遭遇巨大風浪,
船桅與舵都損毀無法控制航向,在8月31日晨5時許被沖上台灣後壠的淺灘,船體傾倒。船上共有13名船員(一說17名)與4名乘客,僅有船長John Broadhurst、船長夫人、
大副Holne與一名廣東籍華人(應為船長夫婦的僕役)緊攀住船體,其餘13人(多為清國人)皆被大浪沖回海中失蹤。當地河口公司寮派出所日警聞訊強徵民間竹筏4艘前來救援將4人帶回後,
將船長夫婦暫時安頓在後壠租稅檢查所,另兩人安頓於中川回漕店,在9月5日由海關巡邏船送往淡水轉台北移交給美國領事館處理。Comet號船與貨的權利後來由大稻埕商人林大春買下,
所得充作日本政府處理本事件的開銷。
Comet號是一艘三桅帆船(Bark),排水量673噸,船籍登記在舊金山,做為貨運商船在中國營運,代理商是上海的馬立師洋行(Morris, Lewis & Company,日文檔案稱モ-リス)。(註1)
Comet號事件處理過程日本政府留下大量文件,下圖所示是由淡水稅關所做出的報告(掃描檔名: 000045590120137.jpg),這份文件特別重要,因為它是唯一附有船名與船長夫婦英文名的文件,
這些英文名稱由於檔案中有附美國領事館的回文而得到雙重確認。其它日文文件船名都是只寫「コーメットル」,而目前所看到台灣學者的研究論文也沒有附上英文原名,
如此就無法追查西方的資料讓研究中斷在日文文獻上,這個斷鏈現在由本人根據淡水稅關報告的文獻重新鏈結,並讓事件的真相得以大白。
在包括Rover(羅妹號)等多次美國船在台灣海域發生的海難中我們可以發現,美國船長常把夫人甚至小孩帶在船上,這是其它國家船隻比較少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