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 灣 海 事 博 物 館 Taiwan Maritime Museum |
普魯士考察艦隊
「1860年11月9日,普魯士艦隊中的補給船易北河號在前往日本長崎途中進入打狗港避風,船長韋納(Reinhold Werner)留下航海紀錄:
在等待的時候由於上岸打獵與原住民發生衝突,Elbe號發砲攻擊原住民,彌平了村莊。在東北季風稍歇後,Elbe號起碇繼續開往長崎。(註2) 這場西方海軍與原住民的戰鬥比1867年美國海軍遠征屏東南灣還要早,但是很少被提及。
在普魯士科學調研團隊中有一個地質學家名李奇賀芬(F. F. von Richthofen ,《台灣通史》譯李希霍芬),他來台灣調查淡水與基隆之間的地質、硫磺礦與煤礦,回國做出報告,被稱為台灣最早的地質科學研究(註3) 。在普魯士遠征艦隊中還有一名風景畫家艾伯特•伯格(Albert Berg, 1825-1884),他出版的Die Preussische Expedition nach Ost-Asien, Fahrten des Königlichen Geschwaders vom 12ten August 1860 bis zum 2ten Mai 1862. 書中有許多與台灣有關的圖文。
基隆市志中曾提及一塊在仙洞巖內的石碑,似與本事有關:
基隆市志似把普魯士誤以為是葡萄牙。所以「葡萄牙船愛魯波號」其實是「普魯士的Elbe號」,「利希杜何天炎」是「李奇賀芬」,而「Burk等的簽名」似為「Albert Berg等的簽名」。
(圖說) 1859年普魯士考察艦隊的補給船易北河號在台灣打狗因為上岸打獵與原住民發生衝突,發砲攻擊彌平了原住民的村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