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23:言必稱迪士尼?

各位好,我是姚開陽,歡迎加入「甲必丹如是說」的節目,這一集的主題是「言必稱迪士尼?」。

韓國瑜在競選高雄市長的時候曾經開過一張支票,說要引進「迪士尼樂園」,當時我就說這絕對不可能,結果引起韓粉的圍剿。我是這個產業中的人,會鐵口直斷這麼說絕對是有依據的,反而韓國瑜和他周邊的人真的有搞清楚他們口中說的「迪士尼樂園」是什麼東西嗎?

這張支票終於成了空頭兌現不了的芭樂票,也幸好跳票,沒有造成更大的損失,如果真的頭洗下去硬幹,最終結果還是會搞不成,但將浪費天文數字的金錢,和造成大量良田土地的破壞。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有實際案例為依據的。

台灣講過類似這種話的人不僅是韓國瑜,還有很多政治人物與學界、商業界人士。他們口中的「迪士尼」就好像台灣人把洋人都稱作「紅毛」一樣,只是對「遊樂園」模糊印象的總稱而已,就像很多人都說早年迪士尼曾經想來台灣設點,事實上那不是迪士尼,而是華納。

既然談到華納這個案子,我們就從這件事來破題好了。1996年,台糖公司宣布將釋出月眉糖廠200公頃的土地計畫建造主題樂園,並開國際標招商,有兩家公司來投標,一家是美國華納兄弟公司引進好萊塢影城的概念,一家是楊天生的長億集團計畫成立月眉育樂世界。最後由美國華納公司得標,但是在議約的時候卻出現了狀況,關鍵在於高速公路增設交流道聯通園區,與周邊土地變更為商業用地,這本來是政府應該辦理的配合項目,卻被地方民代以「利益輸送」為由大加反對,最後華納評估如果是這樣的條件下將無利可圖,只能放棄退出。

由於楊天生與李登輝總統的關係,所有人都知道這完全是政治操作,所謂地方民代根本就是幫長億集團圍事。這個時候評審團主席嚴長壽站出來認為如果華納退出,不應由第二順位長億遞補而應該重新招國際標,因為他看出長億不具備這個條件與能力,如果硬上將來若失敗,這200公頃農田被破壞就再也無法回復農業使用,這是重大的浪費和損失。

長億集團得標後,地方民代突然180度大改口,壓迫政府將周邊土地變更為商業用地,還由政府出資興建高速公路連通道,幾百億的投資等於免費送給長億,如果當初同意同樣的條件,華納就不會退出。更誇張的是1998年經建會還特別通過融資125億給長億集團,要知道當初華納方案的總投資額也不過200億,長億等於是做無本生意還加上變更商業用地的龐大利益。

這個消息傳到國際立刻成為一項重大醜聞,華納一狀告上國際法庭。這就是很長一段時間,中山高在后里收費站過後不久,在月眉聯絡道還有一個收費站的原因,這是用來表示這是自建自償而非政府出資的工程,以掩人耳目規避國際間的非議,但地方百姓卻遭受雙重收費的池魚之殃。

到了2001年台灣談判加入WTO時,月眉案又成為台灣的痛腳,最後台灣承諾以後政府的公共工程招標都必須對國際開放透明,這就是這項規定的由來。這種政商勾結、強取豪奪的手段,長億在桃園機場捷運案故技重施,最後因拖延太久不開工被取消資格,連鎖影響讓長億集團在2002年崩潰,月眉育樂世界隨之轉手,嚴長壽當年的擔憂竟然成真。

(左圖:如果華納在月眉的案子成功,可能是這個景象。這是杜拜的華納電影樂園。)

如果引進華納就如此複雜,引進迪士尼就更可想而知。雖然迪士尼樂園在美國是純商業經營,但是到亞洲來設點就成為複雜的政治問題,因為需要法規、土地、租稅、交通建設各方面的配合,在亞洲國家這些資源大多掌握在政府手中,要解決只能與政府談判。而各國政府要引進主題樂園,也不純然是商業思考,更有許多複雜的政治因素在內。而當政治人物一頭熱的「言必稱迪士尼」時,就讓迪士尼找到拿翹的機會,像上海迪士尼被老百姓稱作是「喪權辱國條款」,就是因為完全沒有討價還價的籌碼,只能依照迪士尼的條件全盤接受。

迪士尼第一個海外案例是東京迪士尼樂園,當時尚無先例可循,所以東京迪士尼是全世界唯一非迪士尼總公司直接經營的迪士尼樂園,經營者是日本的Oriental Land公司,美國迪士尼總公司只擁有商標權和版權。由於東京迪士尼樂園大為成功,讓總公司非常的懊悔,從此以後海外迪士尼樂園都要求合資,譬如上海迪士尼就與上海市政府合資成立了申迪公司做為營運的母體。

(右圖:Tokyo Disneyland是世界上最賺錢的迪士尼樂園,其中台灣人貢獻良多。)

所謂合資基本上美國迪士尼總公司並未實質出資,反而還要抽取IP授權費用,而且設計費與建置費另計,然後再從營業利潤中分成。所以美國迪士尼是居於穩賺不賠的地位。不僅如此,迪士尼還有許多要求需要當地政府配合辦理,除了配套的交通系統建設外,還要控制周邊一定範圍的土地,不能出現影響園內視覺體驗的建築物。迪士尼在上海還要求設立迪士尼專屬頻道,這在媒體高度管制的中國就引發問題,讓談判曠日廢時,前後長達10年才定案。

請問韓國瑜放話說要引進迪士尼樂園時,是否已經搞清楚上述的這些問題?就算他都能搞定,也不過是拿到上談判桌的資格而已,還不一定談得成。就現實面來看,當東亞已經有了東京、香港、上海三個迪士尼樂園後,市場已經趨近飽和,台灣本身並沒有足夠的客源能夠養活一個迪士尼樂園,也沒有條件吸引外來客,所以通過迪士尼總公司前期可行性評估的機率應該不高。加上之前華納案的陰影,我說「不可能!」也不算太武斷。

引進迪士尼樂園不會帶來產業效應,只是讓美國人賺台灣人的錢而已,幸好這只是政客信口開河的嘴砲,永遠不會實現。但韓國瑜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每隔一陣子就會有政客跳出來說同樣的話,最後也都是無法兌現的芭樂票。因為雖然他們「言必稱迪士尼」,卻沒有人知道「迪士尼樂園」到底是什麼,他們可能都去玩過,但就像「瞎子摸象」,每一個人只摸到局部,卻以為那就是全部。

迪士尼樂園或環球影城是所謂的「主題樂園」,但一般人通常只注意到它設備的部分,而忽略了「主題」才是真正價值之所在,這個盲點是台灣一直無法良性發展這個產業的罩門,你看台灣所謂的主題樂園是否總是建築設備先行,充滿硬體科技導向的思維,完全搞不清楚「主題樂園」Theme Park真正的意義,他們搞的所謂「主題樂園」最多只能算是「遊樂園」,Amusement Park。

沒有「主題」,那來的「主題樂園」?這不是找個美工畫幾隻山寨的卡通人物就叫做主題。你看迪士尼樂園或環球影城的主題,幾乎全部來自電影與動漫,以台灣影視工業的能耐,有這個可能嗎?所以當國內主題樂園的業主以迪士尼為標竿,言必稱「給我迪士尼的水準!」時候,雖然壯哉斯言,但其實與政客的嘴砲也差不多。

什麼是「迪士尼的水準」?甚至什麼是「迪士尼」?這些老闆大概很少有人能夠說得明白。於是有些人就會去找「曾經在迪士尼工作過」的華人來做整體規劃,結果找來的卻是曾在迪士尼電影動畫製作團隊工作過的年輕人。這些在美國工作過的華人頗懂得包裝自己,一來馬上被奉為「大師」,主導起整座主題樂園的設計,但接下來就會是一場混亂的悲劇。

台灣人往往分不清迪士尼有許多不同的體系,譬如製作動畫的生產工廠與發行電影的公司是不同的,而負責迪士尼樂園規劃的迪士尼幻想工程公司(Walt Disney Imagineering),簡稱WDI,又是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體系,雖然都叫迪士尼,其差異就像「熱狗」與「哈巴狗」一樣,不因為都叫「狗」,就可以互相流通。

動畫電影是勞力密集產業,當一部迪士尼等級的動畫片開動時參與者可能超過上千人,其中必然有許多來自亞洲各國,大部份擔任動畫師,很少亞洲人能夠擔任導演、編劇、原畫的地位,因此即使就電影本身來說,他也只不過是螺絲釘的角色而已,更不用說跨行來主導整個主題樂園的設計了。

但這些人拿著迪士尼的動畫電影當做自己的個人作品在海峽兩岸到處兜售,在嚴格要求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迪士尼電影公司面前,是非常危險的行為,而與這樣的人合作,也使得業主不自覺陷入侵權的風險當中。

事實上迪士尼幻想工程公司裡面的確有少數高階主管是華人,甚至做到副總裁的位階,他們在退休之後往往被大陸的業主延聘為顧問,這些人倒是正牌的迪士尼樂園專家。不過業主也必須了解,迪士尼幻想工程公司是個非常龐大而且分工細密的體系,光是副總裁就有五十個,這位華籍副總裁是專門管石頭的副總裁,但業主想要的卻是全盤都顧得到的顧問,這就等於是「問道於盲」了。

有人以為找做過迪士尼樂園項目的設計師事務所來,就能夠設計出類似迪士尼樂園的型式,這又是一個很大的誤解。可能與業主的想像正好相反,迪士尼樂園與環球影城或其他主題樂園的不同之處在於,迪士尼幻想工程公司主導了整園的設計工作而不會外包,所以你不可能在市場上找到真正做過迪士尼樂園規畫的設計公司,去國際展會走一圈你就會明白,現場各設計師事務所展示的業績沒有一家有迪士尼樂園,所以台灣業主的這個想像是沒根據而且無法實現的。

迪士尼樂園的確有供應商,不過那主要是下包工程施作與運營管理,上海迪士尼就有上百家這類廠商,我認識其中許多。他們的心得是迪士尼樂園表面發包金額很高,但想要賺錢卻十分的困難,因為迪士尼要求照他們的方式施作,非常挑剔繁複,這種作法全世界主題樂園除了迪士尼,沒有第二家會用這種方式。所以問題來了,他們只會迪士尼模式,而全中國只有一個上海迪士尼,完工之後就沒了,往後的日子怎麼辦?不要以為做複雜的就可以做簡單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要做成本很低但要求卻不見得低的項目,這些迪士尼樂園培養出來的供應商恐怕還不如傳統供應商。

那麼,台灣那些「言必稱迪士尼」的業主你想要雇用這些公司嗎?我可以介紹,但你一定用不起,因為連環球影城都不可能照這個模式做了,所以你大可死了這條心。

迪士尼的價值不僅僅是表面看得到的遊具設備或是技術,更是經過多年的經驗累積,了解遊客行為與主題樂園獲利的關鍵,這才是最有價值的,甚至已經成為一門「迪士尼樂園學」了。但就算學懂了也不代表你作得到,因為台灣社會普遍的cost down心態與迪士尼的主題體驗至上思維是背道而馳的。譬如迪士尼樂園光是為了避免工作人員被遊客看到破壞了想像所興建的後台地下通道系統,其他業主就很少有人願意把錢花在這種表面看不到,但對體驗卻很重要的工程上。

(左圖:美國奧蘭多迪士尼冒險王國的「阿凡達」主題區,這兒是迪士尼耗資一億美元從電影公司取得授權建置的,迪士尼自己擁有的IP多如牛毛,尚且要花費巨資自外引進,台灣的遊樂園山寨版的卡通人偶豈敢自稱主題? 其次從張照片你看得出建築師或設備商的貢獻在那裡? 其實重點是造景與主題包裝,當然先得有強大的IP為前提。)

台灣對於主題樂園的概念是否清楚,由項目從那裡開始啟動就看的出來,如果是先由建築競圖開始,就可以肯定他們是不懂的,因為主題樂園的空間是從電影布景的概念而來,找建築師來不但沒用,還只會幫你花大錢蓋一棟沒有用的建築。但台灣的公部門最喜歡蓋房子了,把大部份文化建設的資金都花在建築上面,偏偏主題樂園就是與蓋房子無關,也並非建築師的專業。

其次是業主在主題還沒有決定以前就先找設備廠商來,要買這買那,根本沒有考慮遊客要體驗甚麼,最後所謂的主題樂園變成設備展示場,還以最新、最大、最高、最快為號召,以為遊客會因為那些而來。

其實迪士尼或環球影城使用的遊具並不見得比較特殊,許多台灣也有,但加上主題包裝價值感就完全不同,因為遊客是來體驗主題帶來的情境與角色扮演,而不是那一台遊具有多高科技。這就像我常講的,觀眾進電影院是為了看電影,那有人是為了看那一台放映機而來的?

所以在迪士尼樂園絕對不會像台灣那樣,以設備來稱呼體驗項目譬如雲霄飛車、飛行影院、黑暗騎乘、漂流河,而是「加勒比海盜」、「玩具總動員」、「阿凡達」或是「木乃伊」、「蜘蛛人」等等,光這一點就可以看到兩者觀念上的差異有多大。

以電影動漫為主題,能讓IP的價值愈來愈高,從授權商品上可以獲得更大的營收,而授權商品與票房的營收比大約是七比三。反觀沒有電影動漫IP加持的台灣遊樂園,授權商品是沒有價值的,只能全靠票房收入,與迪士尼或環球影城相較,經營效益只剩百分之三十,還會落入不斷投資採購昂貴硬體設備,以滿足遊客永無止境追求刺激的錢坑。更高的投資、更少的營收,難怪這個產業在台灣很難經營。

迪士尼樂園的票價大約是台灣主題樂園的三倍左右,但它提供給你的體驗價值超過十倍以上還不止,光是夜間巡遊與煙火秀就物超所值。所以台灣的主題樂園走迪士尼模式是沒有前途的。其實世界上主題樂園的形態並不是只有迪士尼一種,像法國的「狂人國」(Puy du Fou)就是很好的參考標的,這部份我們將來有機會再來介紹。

(右圖:法國的「狂人國」(Puy du Fou),這場古羅馬競技場的戰車競速與格鬥士與猛獸決鬥,全場幾千名觀眾,這只是「狂人國」的20幾個劇場之一。「狂人國」是大陸許多地景秀譬如「印象劉三姐」的參考本尊。)

所以「言必稱迪士尼」幾乎可以被當成笑話來看了,但台灣媒體對於名詞的濫用已經習以為常,包括曾經把台灣最大的卡通代工宏廣公司的老闆王中元封為「華人的迪士尼」。王董我認識多年,是我所尊敬的前輩,他的成就是把卡通代工的效率做到極致,但鴻海不等於蘋果,王中元可以說是動畫界的郭台銘,如果把郭台銘稱作「華人的賈伯斯」很荒謬,又怎能稱王中元是「華人的迪士尼」呢?

媒體誇大其辭大家可以姑妄聽之,但如果政治人物想要花幾百億的真金白銀去搞「台灣的迪士尼樂園」,那我們可就要注意了,因為這是我們的納稅錢,每一分都是血汗。

以上是今天的內容,我是甲必丹姚開陽,我們下一回再見。



【回首頁】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