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全景畫廊
北洋政府 1911年「辛亥革命 」,接著南北議和清室遜位,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直到1928年張學良易幟之前世界各國皆以五色國旗的北京政府為中華民國的合法政府,領使館也都設在北京,這是歷史存在的事實,後世稱「北洋政府」則是暗指這是北洋軍閥控制的政權,這顯然是汙名化了 ,要論法統北京政府絕對比孫文的廣州政權站得住腳。 民初最大的問題是內戰,破壞了建設的機會,消耗了原來就已不足的資源,還讓各方都不得不向列強銀行團借貸,代價就是出賣國家利益。而民初內戰的開始必須說到孫文的二次革命,如果說一次革命的對象是封建王朝,那麼二次革命的對象是誰? 這就是為什麼國民黨的歷史必須稱北京政府為「北洋軍閥」,這是為了給自己找到正當性,如果北京政府是世界承認中國唯一的合法政權,那麼孫文的二次革命豈不是叛國?廣州政權豈不就是叛亂團體? 甚至到後來連孫文的鐵桿支持者陳炯明都因反對孫文執意要北伐打內戰而鬧翻,結果出錢出力的陳也被國民黨史抹黑至今。孫文最後眾叛親離,只能投向蘇聯,利用蘇聯的軍火,資金與顧問成立黃埔軍校,這不就正好坐實了「裡通外國」的行? 所以所謂國民革命軍在在北京政府與西方國家的眼中就是「紅軍 」,通稱「赤匪 」,一如後來國民黨稱解放軍是「共匪 」一樣,蔣介石則被稱為「紅色將軍 」。誰知後來蔣搞「四一二政變」清黨,屠殺共產黨人,投向江浙財閥與西方勢力,搖身一變變成為反共強人,所以宋慶齡一直都認為蔣介石是孫中山的叛徒,剽竊了革命的果實。要不是蘇聯的幫助與所謂的「北洋軍閥 」相忍為國停止內戰易幟,北伐那可能成功? 相較於國民黨與共產黨,「北洋政府」的政治意識較不那麼極端,所以有人認為民初是中國最民主的時代,百家齊鳴,大師輩出,不是沒有道理。從中華民國正史的角度,那來的「北洋政府」之說? 只有首都是北京,第一任總統是袁世凱的中華民國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