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全景畫廊((1-014.4
)
五月花號 1620年一群反對英國國教的清教徒(pilgrims,意為「天路客」)搭乘一艘排水量約180噸的三桅帆船五月花號(Mayflower)從英格蘭花了66天,經過艱苦的航行於11月21日在今美國麻薩諸塞州科德角(Cape Cod)附近靠岸。其實他們原來打算在弗吉尼亞州北部(現代紐約州的哈德遜河)登陸,因風浪使得航向偏離500多英里,在船幾乎要沉沒時才掉頭向北,最後在今麻薩諸塞州的普羅旺斯(Provincetown, Massachusetts)登陸。 當時五月花號帶著 102 名乘客(74名男性和28名女性)和大約 30 名非分離主義教派的船員抵達,在科德角周圍地區建立了北美第一個移民區: 普利茅斯殖民地。不過由於該年冬季氣候嚴寒,102人只有50人存活,由於受到印地安人的幫助才度過難關,這也是北美「感恩節」的由來。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人在航程中因為改變登陸地點致使原來的載運合約作廢,有可能引發船員叛變,於是清教徒與船員重新簽署了《五月花號公約》(Mayflower Compact),這份北美第一份民主公約對未來美國憲法產生影響作用,因為這批清教徒帶來的不僅是宗教信仰與資本主義精神,還有法治觀念和選舉制度,這種精神在《五月花號公約》中就能體現。五月花號在第二年5月6日返抵英格蘭。 這批清教徒雖然是英國人,卻與荷蘭有關,因為他們原來是避難於荷蘭的萊頓(Leiden),因為擔心西班牙的入侵才決定返回英格蘭準備航渡新大陸。所以對於美國的歷史來說,荷蘭是絕對無法被忽略的重要角色。
關於五月花號為什麼要在一個寒冷不易生存的地方登陸有一種說法,從前帆船遠航攜帶的飲用水儲放在木桶中無法支撐太久,所以改攜帶酒以延長時間,最初是攜帶啤酒,但啤酒的酒精濃度低,一個月就開始變異,後來才改為蒸餾酒精濃度較高的威士忌,但五月花號出航仍攜帶的是啤酒,在海上漂了快十週啤酒早已變壞,這表示飲用水已經告罄,沒有選擇餘地只能就近靠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