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輪產業評論:
從杜拜的舊港轉型說起
一般人去杜拜可能只注意到它的奢華經濟,但從海洋文化的角度杜拜也有值得觀察之處。杜拜位於波斯灣內面向伊朗,出印度洋一側是巴基斯坦與印度,另一側是 阿拉伯半島、紅海與東非,歷史上就是波斯、阿拉伯與印度甚至往東南亞貿易航線的樞紐,杜拜的海港就具有這樣的海商文化色彩。

杜拜的舊港是杜拜河(Dubai Creek)的一部份,現在已經沒有商船停泊,港內只有觀光船或渡輪行駛,並有一些從印度來的小型木製貨船停靠,所以整個水域顯得 非常空曠安靜,基本上已經完全為文化與觀光所用。

   
(左圖: 杜拜河的渡輪從對岸搭載遊客到左岸的舊城區,這成為觀光客的必備行程。 右圖: 杜拜舊港中一艘木製的印度船被改裝為水上餐廳船。)

現代商業海運都以大型貨櫃船為主,碼頭的裝卸型式也與過去完全不同,對傳統港口形成壓力,所以許多都選擇離開原來的舊港另闢新港,舊港則做為文化觀光旅 遊用途並考慮成為更宜居的港市,杜拜也是在舊的河港外建造新的海港。


(圖說: 舊港區阿拉伯式建築群的後方,再越過一條高速公路才是位於外港的郵輪碼頭。)

在杜拜舊港的左岸有一整片阿拉伯式傳統建築群,建築的天際線就能看到許多郵輪的頂部,事實上那些郵輪都停泊在杜拜河左岸外側的新港區。我們的問題是,既 然舊港已經清空,為什麼郵輪不直接停泊在舊港而要在遙遠的外港?除了水深與寬度的技術考量外,很重要的是現代郵輪體積都很龐大,而舊港的傳統建築都很密 集且狹小,兩者放在一起視覺上很不協調,而且破壞舊港的氣氛。以上海為例新郵輪碼頭也是設在黃浦江的更下游,否則一艘十幾萬噸的郵輪就會把外灘整排建築給擋住。

   
(左圖: 由杜拜的舊港遠眺在一片阿拉伯式建築群後方的郵輪。我們可以看到前方舊港內的水域很空曠,完全沒有船隻停泊。右圖: 延綿杜拜舊港整個左岸的阿拉伯傳統建築群。遠方河口新建的是極高檔的water front豪宅。)

那麼基隆的郵輪為什麼要停泊在舊港?我們了解的原因是基隆港的貨運業務衰退,所以要用郵輪來填補空出來的碼頭,如果這個邏輯正確的,那麼杜拜更應該將郵輪停泊在舊港,因為它的舊港更空。問題出在台灣官方長久以來的實用主義與cost down觀念作祟,但郵輪旅遊偏偏就不是實用、更不是省錢的思維,如果要實用又省錢去坐又快又便宜的飛機就好了。

基隆的郵輪不但要停泊在舊港,還要頂到最底部,下船走路5分鐘就可到廟口夜市,就好像台灣的火車站前一定要車水馬龍、人潮洶湧、攤販雲集的那種調調兒。有人說這樣方便,這其實是一個迷思,許多國外的郵輪碼頭到市區都要安排接駁車輛,這中間就有許多商業機會,若是一下船就到廟口,連計程車都賺不到錢,談什麼商業效益?從市場操作面來講,就是要不方便,才能控制遊客,讓他們把錢全部花在我們想要他們花的地方。

郵輪客是含金量最高的旅客,他們帶了滿口袋的錢想要上岸來花,如果因為沒有什麼可花的最後又把錢帶回船上,那是我們觀光業的罪過。問題是我們有什麼東西可以讓他們花的?廟口夜市?200元吃到飽就沒了?所以我一向反對政府宣傳台灣觀光每必稱「夜市小吃」,那個能有什麼含金量?當然要像米其林三星,一個人一餐要價幾千上萬元那種的才對呀,人家泰國搞「藍象」讓泰國菜在國際間提升到極高檔的形象,「台灣美食」對老外真的是美食嗎?從價值感來說是有點心虛的。

   
(左圖: 這些設計與施工看起來很到位的阿拉伯建築主要做為餐廳、精品店、民宿之用。右圖: 夜間的港區餐廳直接開在碼頭邊,台灣港口就欠缺如此親水的餐廳。)

我們前面提到在杜拜舊港的左岸有一整片綿延的阿拉伯式傳統建築群,剛剛完工,看來是新蓋的建築(原來可能是碼頭倉庫)。這些阿拉伯建築主要做為餐廳、精品店、民宿之用,就能讓郵輪客在這兒消磨一整天,領略杜拜的阿拉伯航海文化風情。

其實杜拜原來是遊牧民族,歷史建築物很少,甚至殖民式建築都罕見,無法與周遭的伊拉克、伊朗、埃及、印度相比,但觀光旅遊產業本來就不是非得要有歷史遺產不可,沒有,可以創造呀!這一點台灣還得多學習。

這一片傳統建築群的概念有點類似台灣的文創園區,但更有主題性。相對來說基隆就欠缺讓郵輪客停留一整天的理由,這才是發展郵輪觀光的重點而不是蓋旅客大樓。



【甲必丹學院】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