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郵輪歷史研究:
台灣最早郵輪考 |
在郵輪的黃金年代與今日不大相同,搭乘郵輪幾乎全都是為了交通的目的,譬如「鐵達尼號」無輪頭等艙的富豪或四等艙的移民,都只是把郵輪當成航渡的工具,但郵輪文化正是從此開始,今日以純旅遊為目的的各大郵輪航商無不挖空心思要與當年郵輪旅遊黃金年代的印象掛勾,因為唯有那些浪漫的想像才能支撐郵輪旅遊奢華經濟的價值,否則不如去搭民航機又快又省。 台灣為海島,歷來進出都必須搭船,有長遠的海運歷史與文化底蘊。研究台灣的郵輪史同樣不能與早年以交通為目的的客輪運輸切割,否則台灣的郵輪市場將是沙灘上的城堡、沒有根的浮萍,終將成為鏡花水月。
一、 台灣最早的郵輪:斯美與駕時
劉銘傳的台灣商務局曾經在1888年以一艘18萬兩白銀的代價向英國訂造兩艘註冊排水量1,394噸的鋼殼客貨輪「斯美」(SS Smith與「駕時」(SS Cass),主要航行於台灣與澎湖、上海、香港之間,有時航行於呂宋、西貢、新加坡等地。台灣民主國大總統唐景崧從淡水逃回內地所搭的德國航商「鴨打輪」(SS Arthur)其實就是「駕時輪」。「駕時」後來輾轉賣到加拿大,30年代轉往加勒比海,於1935年在牙買加除役。「斯美」與「駕時」可說是台灣商務局的旗艦,也是台灣最早擁有的郵輪。
二、 馬偕搭乘得忌利士海龍輪在淡水登岸
1872年3月7日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攜同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德馬太醫生(Dr. Matthew Dickson)由打狗(今高雄)搭乘英商德忌利士公司(Douglas Steamship Co.)的「海龍」輪(SS Hai Loong),途經安平港於3月9日在滬尾(淡水)登陸,開創了臺灣北部長老教會與馬偕博士個人在臺灣的歷史地位。德忌利士公司是以香港為基地經營華南航線甚久的公司,亦是早年航行臺灣最重要的外國航商,在日本佔領臺灣前有淡水、香港航線幷獨佔臺灣到華南的海運市場。日本佔領臺灣後扶植自己的航運事業,讓德忌利士公司逐漸淡出臺灣。今日在臺灣淡水尚有德忌利士洋行博物館。
三、 基隆港史上第一次外籍郵輪停泊
1884年10月清法戰爭第二次基隆之役,孤拔率法國遠東艦隊佔領基隆港,由於與忌潮濕又缺少新鮮食物,造成法軍病死許多,孤拔因此要求法國Messageries Maritimes郵輪公司由香港開往橫濱的定期航班在基隆港暫時停靠以便帶來郵件及新鮮的食物,這是基隆最初有郵輪停靠的紀錄。 Messageries Maritimes的郵輪每兩週開來基隆一次,卸下來自香港的馬鈴薯與來自澳洲的麵粉,雞蛋尤其受到歡迎。由於早年船上沒有冷凍設備,所謂新鮮食物的意義就是活的牲口,Messageries Maritimes的郵輪曾帶來活牛,暫時被放牧飼養在東岸邊的高地所謂的「 A 點」(即今中正公園旁,日治時代稱無線電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