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stward Ho、Adele、Anne
1871年8月9日午夜颱風襲擊雞籠,港內三艘船被暴風吹毀,包括法國籍的三桅帆船(barque)”Adele”號,英國(香港)籍的雙桅縱帆船(schooner)”Anne”號 (維基百科將她列為中國籍掛黃龍旗可能有誤,香港華商的船隻仍懸英國商船旗),以及英國籍的”Westward Ho”號被強風從港中的錨泊地吹向充滿礁岩的岸邊。 當時約翰•陶德(John Dodd)正代理美國領事,見狀與英國領事Augustas Raymond Margary一同跳入水中游向”Anne”,又協助”Adele”將纜繩繫於船岸之間讓法國船員得以脫困 ,陶德因此受傷成為跛腳,(註1) 英國船”Westward Ho”號則與船主Charles Edward Forrest一同沉沒,事後法國政府要頒授榮銜給陶德被英國政府婉拒, 改由英國頒授他一等亞伯達勳章(The Albert Medal of the First Class)。(註2) 關於”Westward Ho”號船主Charles Edward Forrest的死亡,當年在基隆沙灣山前、海水浴場附近立有一紀念碑,碑文內容為: 「IN MEMORY OF CHARLIES EDWARD FORREST, MASTER BRITISH BARK WESTWARD HO, DROWNED AT THE WRECK OF HIS VESSEL NEAR THIS SPOT 9th AUGUST 1871 , AGED 32」 (紀念英國三桅帆船”Westward Ho”號的船主Charlies Edward Forrest,他於1871年8月9日在這附近隨船而沉,享年32歲。) 這塊碑現已不存,但基隆市志中有紀載,不過內容顯然是從石阪莊作(1870-1940)編著之《北台灣之古碑》中翻譯而來,(註3) 然因不了解石阪的行文模式,竟稱此碑的紀念原由為「相傳為爭採基隆煤礦, 為我琉球藩民所殺害」,將雞籠的海難誤植為風馬牛不相干的牡丹社事件。而且從戰後的第一版市志開始就錯誤,歷經75年至今至少有三個更新版的市志都沒有發現,至今仍然是錯的。(註4) 筆者曾經寫過一篇論文〈《基隆市誌》中六塊涉外事件紀念碑的史事探述〉討論此事,(註5) 並由對Charles Edward Forrest紀念碑的研究進而引發了以下的歷史翻案。 根據中國方面紀錄稱當時英國駐台領事照會官府,以英船「威阿和」(Westward Ho號)夾板船遭風破壞,其內裝有一千四百餘元的銀櫃被人偷竊,請求調查與賠償。此案經淡水同知周式濂之調查, 發現此一銀櫃沉沒於水底,並非被竊,起其內僅有七百餘元,「直接揭穿了英船船主居心不良的意圖」。 (註6) Westward Ho號的船主是Charles Edward Forrest,各位大概已經發現那裡不對勁了,他風災當晚就淹死了,怎麼可能死而復活去騙地方官府呢?「英國駐台領事照會官府」, 那就是Augustas Raymond Margary了,如果另一人扮演船主,John Dodd的嫌疑最大。但兩人冒險救人,John Dodd還付出一條腿的代價,如此還要被懷疑,真是情何以堪? 筆者若非在另一研究主題上恰巧涉及相關的人地事物,或許對中文文獻也就照單全收,以為英船船主真的訛詐地方官了。近代海事歷史研究許多涉及西方國家, 若只看中文文獻這種事情的確會發生,不可不慎。 三艘船的技術諸元與身份背景根據勞氏船級社的資料如下?Westward Ho號是一艘三桅帆船(Barque),排水量649噸,長160呎、寬31呎6吋、深19呎7吋,1857年在P. E. Isl.的船廠建造, 船主是Wilkinson,擁有者是D. Jenkins,船籍港是倫敦,建成後開往印度使用。(註7) 根據墓碑所稱的船主Charlies Edward Forrest,顯然後來易手過。 Adele號是一艘鐵殼暗輪船(Screw),排水量342噸,長167.8呎、寬24呎1吋、深12呎,1864年在Greenock的Macnab船廠建造,船主是J. Young,建成後開往法國使用。(註8) 此處與某些稱Adele是一艘barque帆船的記載不同,但本船在勞氏船級社1871年版即消失,故可能性較高。至於Anne在當年的勞氏船級社有三艘同名的schooner,無法判斷是那一艘故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