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 Normand
1892年8月19日,一艘挪威籍的船隻Normand號從長崎運煤碳到新加坡,在澎湖西嶼西北海面失事,船上人員除2人外其餘全部死亡。(註1) 事件的時間還有另外還有1892年9月22日與10月10日兩種說法, 不過因為與SS Bokhara(博卡喇輪)沉沒事件是同一個颱風,所以10月10日的可能性最高。

在勞氏船籍社1892年版本中有一艘挪威的木殼Brig帆船Normand號,但根據其他資料在澎湖失事的Normand號是一艘輪船,由於勞氏船籍社從1892年版開始分成帆船與汽船兩本,所以還要再查汽船版, 的確也有一艘Normand號,但卻是英國籍,而且較小也較老。比較能傳達真實情況的還是當時的媒體。根據威爾斯的晚報1892年10月25日的報導如下:

記者協會已收到勞埃德(勞氏)在廈門代理人在早上10月25日10點11分發來的電報通知如下信息:挪威船 Normand在澎湖失事船舶和貨物都已完全損失,只有兩個人獲救。

挪威汽船Normand號是一艘排水量3,093 總噸的船,於1892年在卑爾根建造並於10月6日離開長崎前往新加坡。新聞協會已收到代理公司P.& O.(英商半島東方輪船公司, 俗稱鐵行輪船公司)的聯繫信息,地址為香港,據稱在Bokhara失事中找到但沒有下落的兩個人並不正確,實際上那是Normand號的兩個倖存者。Normand號失事的同時, Bokhara也在澎湖的sand island失事。(註2)

由以上資料看來Normand號是建成之後的首航就失事。此外各種消息來源都未提及是否有當地民眾打劫的情況,不過有一說撈獲107具西洋人屍體。這邊提到SS Bokhara, 兩艘在差不多時間(甚至是同一颱風),於同一地點(澎湖的西嶼和姑婆嶼)沉沒,都造成重大傷亡,在短時間內的確容易訊息交叉誤導。 英國P&O公司的SS Bokhara(請參閱下篇)現在是文化部文資局指定的6個重點水下文化資產之一,而Normead號的事卻少人知道,未來應該加強對Normead號的研究與水下探勘。


(圖說)從長崎載運煤炭到新加坡的挪威籍貨輪Normand號在澎湖西嶼西北方海面失事。



(註1) The Directory & Chronicle of China, Japan, Straits Settlements, Malaya, Borneo, Siam, the Philippines, Korea, Indo-China, Netherlands Indies, Etc. The Hong Kong Daily Press Office, 1906, ppxx.
(註2) Wreck of a Large Steamer. Only Two Person Saved, Evening Express, 25th October 1892, https://newspapers.library.wales/view/3233525/3233528/ , (最後瀏覽: 202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