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tipole

1871年10月31日英國schooner (縱帆船)Rantipole號在澎湖擱淺。根據勞氏船級社1871年版的資料,Rantipole號排水量183噸,為一艘Schooner(縱帆船), 船身長100呎8吋、寬24呎6吋、深12呎7吋,1865年2月在Miller的Gloster船廠建造,船東是R. Morris,船籍港設在倫敦。(註1)

目前Rantipole號失事的過程不是很清楚,從當年報紙的船期版觀察,她大多在福州活動,這一段時間很多的西方商船雲集福州運茶葉出口,Rantipole號可能是其中之一。 Rantipole號事件雖然正式的紀錄不多,但是在英國皇家海軍炮艦HMS Dwarf艦長Bonham Ward Bax的個人傳記The Eastern Seas中卻提到了這件事, 1871年7月18日他在香港出任HMS Dwarf艦長,即曾率艦來過淡水、基隆、蘇澳等地, 10月31日在廈門接到援救Rantipole號的任務。以下是Bax艦長對這件事敘述的中譯﹕

10月 31 日,英國籍縱帆船Rantipole號的船長要求對他的船隻進行檢查,由於她在距離廈門約80英里的澎湖群島之一擱淺。好不容易退灘,在皇家海軍砲艇HMS Opossum的協助下回到了廈門。 這個故事展示了一個好的與勇敢的海員如何在非常艱難的情況下以很少的資源保護並拯救他的船。這艘船在離開澎湖群島時遭遇了一場非常巨大的強風吹襲,所有的帆都被吹走了。 最後當船變成無法控制時便被推到一個偏遠島嶼的礁石上。 風暴結束後,船員們放下錨試圖將船隻拉離,由於他們所有的小艇都被打碎了,也無法從拒絕提供任何幫助的漁民那裡僱用任何人, 於是他們製作了木筏並帶著錨離開船去投放,通過這種方法設法將他們的船隻拖入礁石之間的狹窄水道,並開始這麼把她拉出來。

這些島嶼上的華人是漁夫,但假如得到機會他們也是劫掠者, 總是把遇難船隻看作是合法的戰利品。當他們眼看Rantipole號可能就要開走了,就成群結隊地駕船圍堵並試圖爬上船來搶劫。Rantipole號除了船長,一個高大健壯的鄉下人外, 其餘11個水手都是馬尼拉人。他們很勇敢地擊退了華人。當那些華人發現不能用武力奪船時就試圖用他們的船來拔錨,這樣Rantipole號有可能再度觸礁。在這一刻船長向他們開火, 但由於強勁的東北季風不斷的灌入這個狹窄的水道,Rantipole號不靠外力協助是無法自行脫困的。幸運的是一艘輪船洽巧停靠在馬公港,那是島上最主要的城鎮, 聽說這個情?回到中國海岸立刻通報,所以HMS Opossum就趕來把Rantipole號拖了出來。這件事讓我對這些漁民們很反感。(註2)

由Bax艦長的敘述我們知道Rantipole號最後脫困,而且人員看來並無傷亡。文中Bax艦長對台灣漁民的海盜行為也有很直觀生動的描述。根據其他的消息Rantipole號是從福州開出要去上海, 也有信息寫除了一人之外其他都罹難,但可能不確。


(圖說) 英國schooner船Rantipole號在澎湖擱淺,當要脫困時被意圖打劫的當地漁船包圍,船長開火阻止。



(註1) Lloyd's Register of Shipping 1871, by Lloyd's Register Foundation, Heritage & Education Centre, pp:RAM
(註2) Bonham Ward Bax, The Eastern seas: the voyage of H.M.S. 'Dwarf' in China, Japan, and Formosa, 1875, pp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