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lyphant
根據達飛聲(James Wheeler Davidson)的著作《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提到1874年7月一艘英國船Oliphant號在基隆外海遇難。(註1) Oliphant可能是達飛聲的筆誤,其實應該是Olyphant, 而且可能不是英國船而是一艘美國船。部分資料稱Olyphant是一艘蒸汽輪船,但由於在勞氏船級社的登記資料中兩個名字都沒有出現,所以無法獲得技術諸元的細節。 一條有力的線索是在中國廣州有一家同名的美國公司「同孚洋行」(Olyphant & Co.),雖然他們公司的4艘茶葉飛剪船沒有一艘用公司名為船名, 不過「同孚洋行」的母公司是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在中國貿易排名前三的航運公司Olyphant, Talbot & Co.,還有更多的船待查。 Olyphant, Talbot & Co.由於創辦人D.W.C Olyphant是新教的傳教士出身,拒絕從事鴉片貿易,因此被業界稱為Zion's Corner(錫安的角落)。 1870年中之後將重心從與中國的茶葉與絲綢貿易轉向在中南美採硝酸鈉(sodium nitrate,俗稱祕魯硝石或智利硝石)礦,並從中國輸出苦力。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資料本合約從1874年開始, 並記錄了直到1877年該公司移民船從遠東港口到南美洲秘魯卡亞俄(Callao)的紀錄。(註2) 這件事最終因英國以政府之力介入商業競爭而失敗,並造成該公司重大財務與信用的損失, 1878年12月9日的紐約時報曾刊登了從華爾街的報導。(註3) 綜合以上背景資料,由於時間點的接近,達飛聲所稱的船難十分有可能是Olyphant, Talbot & Co.剛開始經營中南美航線的苦力移民輪船而非過去的茶葉絲綢貿易的飛剪帆船。 其次由於未發現該公司有以Olyphant為船名的船(同孚洋行的船名大多為水禽),達飛聲所指的可能是屬於Olyphant洋行的船而非船名。此外該船於1874年7月在基隆外海沉沒, 十分可能與17日造成S.S. Laptek號沉沒的是同一場颱風。不過以上都是推論,尚待進一步文獻來證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