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ssuth
根據達飛聲(James Wheeler Davidson)的著作《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中指稱1861年12月一艘暹羅船Kossuth在國賽港(Kok-si-kong)附近擱淺,船上的人員來想從那裡下船上岸, 想不當地持械的華人大量湧來掠奪後只好棄船,人員逃向台南。(註1)

或許由於Kossuth號是一艘暹羅船,所以在勞氏船級社的註冊紀錄中找不到她的資料,有些同名船隻沉沒在其他地點與時間也不是。

暹羅船為什麼來台灣?若把1861年的年份與暹羅聯想在一起,很難不想到走私米的問題。暹羅是產米大國,過去也常進口中國,現在華南米價高漲正是機會。但是暹羅走私米不會來台灣,因為台灣本身產米,有可能是因為風浪或迷航,更有可能是售米賺了錢後來台灣買貨以避免回程空船。

1861年對暹羅也是個特別的時刻,這一年6月拉瑪四世首次派出外交使節團到巴黎覲見拿破崙三世並簽訂協定,利用列強之間的矛盾將自己定位為英法勢力的緩衝區,由此開始成為暹羅的基本國策,避免像越南一樣淪為西方的殖民地,更在二次大戰時倖免生靈塗炭。


(圖說) 暹羅船Kossuth在國賽港(Kok-si-kong)附近擱淺被被當地民眾持械洗劫,船員只好棄船逃向台南。國賽港表面看起來水域廣闊,但實際上沙土鬆軟,航道閉塞,無法發展成為商港,暹羅船可能不熟悉地形想要在這兒登岸,才發生悲劇。



(註1) Davidson, James Wheeler, 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London and New York : Macmillan & co.; Yokohama [etc.] Kelly & Walsh, ld. 1903, pp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