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pie
1848年10月,一艘隸屬於顛地洋行(Dent & Co.)的英國籍鴉片飛剪船(opium clipper)「水鬼號」(Kelpie)在由香港前往上海的途中在臺灣南部海域失蹤。船上有一名美國商人托馬斯·奈(Thomas Nye),他是著名的奈氏兄弟成員,他與吉登·奈(Gideon Nye , Jr.)、克拉門·奈(Clement Nye)、愛德華·奈(Edward Nye)等在廣東開設「奈氏兄弟洋行」(Nye Brothers & Co.)從事茶葉與鴉片貿易很有勢力,在聽聞有台灣發生船難的西方人被當地人擄為奴隸販賣稱為「白奴」的消息後燃起一線希望,揚言願意自掏腰包讓美、英軍艦來臺灣尋找兄弟的下落。其實奈氏兄弟的另一個目的是想要藉機在台灣拓展業務,1855年6月27日「奈氏兄弟洋行」、「威廉士洋行」(William, Anthon & Co.)、「魯濱內洋行」(W. M. Robinet & Co.)等三家美國公司秘密與臺灣道裕鐸簽定合約,取得南臺灣貿易及打狗港使用的專屬權,在打狗升起星條旗儼然美國的準租界。

奈氏兄弟的奔走間接促成了1858年郇和 (Robert Swinhoe,又譯史溫侯)搭乘英國軍艦「剛強號」(HMS Inflexible)環航臺灣搜尋Kelpie號兩位乘員(另一名是英國人Thomas Smith)的任務,當時史溫侯的職務是通譯。英國人的積極動作不僅因為「水鬼號」是一艘英國船,更是針對美國人在打狗的特權別苗頭。

由於史溫侯本身是一名自然學者,這一趟探險活動還兼具調察臺灣港口海岸地形以及礦物產風俗情報的任務,成果以「福爾摩沙島紀行」(Narrative of a visit to the island of Formosa)為名發表於英國皇家亞洲學會(Royal Asiatic Society)北華上海分會。

郇和的遊記在台灣史上有一定的地位,算是「Keipie號事件」的衍生效益,不過托馬斯·奈始終沒有被尋獲。


(圖說)「水鬼號」(Kelpie)在由香港前往上海的途中在臺灣南部海域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