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irlight
根據達飛聲(James Wheeler Davidson)的著作《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中提到在1866年7月,一艘名為Fairlight號的船隻在福爾摩沙東北部宮古群島中的一個島嶼失事, 一名年輕的美國人 John Gibney 和 197 名華人被淹死。達飛聲在書中特別提到﹕「看來,琉球人習慣於他們一貫的高貴態度,他們把沉船漂流在海岸邊失事的財物都蒐集來, 餵飽受難者、謝絕酬勞,還把大量的大米和幾頭公牛送上來接運失事人員的「恭親王號」。(註1) 達飛聲這一段文字放在他書中反覆提起多到無法計數的台灣沿海村民洗劫遇難船隻,擄人勒贖的案例之中,顯得格外諷刺,達飛聲顯然是故意這麼寫的。同樣是島民, 而且琉球與台灣關係密切,宮古島更是一水之隔,為何有如此巨大的反差? 琉球人民這樣的表現並非特例,1873年7月一艘德國籍縱帆船(Schooner) R. J. Robertson號在琉球失事同樣受到很好的接待,3年之後德國皇帝派專艦送來紀念碑感謝。 台灣唯一類似琉球人行為的只有綠島,在1854年的Susan Douglas號與1937年的「胡佛總統號」事件中都以熱心接待遇難的西方船員與旅客而為國際稱道,綠島人為何與台灣其他村民不同, 值得深入研究。 在Fairlight號事件的年代,琉球尚是獨立王國,宮古島、八重山、釣魚島的航線與台灣是息息相關的,反而東沙群島與港澳的關係遠大過台灣, 所以在《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書中達飛聲會將宮古島等地的海難納入,卻鮮少提到東沙沉船的事。 根據勞氏船級社1864年的資料,Fairlight號排水量588噸,船身長191呎、寬27呎、深17呎5吋,1858年在Jersey的船廠建造,船長是W. Bush,船東是Redfern & c.,船籍港設在倫敦。(註2) 此外達飛聲文中提到的「恭親王號」(SS Prince Kung)並非中國船而是一艘英國輪船,排水量135噸,蒸汽機輸出馬力70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