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quette
1856年1月,一艘名為Joven Idhap的葡萄牙籍三桅帆船(Barque)滿載稻米從馬尼拉開往澳門途中在東沙島失事,造成2名船員在船上死亡。Joven Idhap的船隻技術諸元與海難的詳細情況目前缺乏資料。 Joven Idhap號載運稻米前往廣東(澳門)這件事值得提出來討論,這是當時官方鼓勵的,因為太平天國動亂導致農作歉收糧食不足,而原來由台灣供應的稻米也因海盜等因素無法暢通(台灣甚至在1864年到1867年實施米禁),而洋船較不怕海盜,所以清政府官員以稅賦的優惠來吸引洋船運米。在這段時間許多失事洋船船上所載運的貨物都是米穀,顯然與此政策背景有關。不過洋米進口利潤甚薄,除非災荒米價高漲有利可圖之時,若在一般季節進口洋米,多是為了掩護鴉片走私並可免稅。(註1) 這些都是我們研究水下文資不能忽視的歷史背景。
|